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这个山农小伙心潮澎湃、倍感振奋!

发布者: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发布时间:2019-05-02浏览次数:165

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寄语当代青年。

作为山东优秀青年代表,第22届“山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新华受邀参加了大会。他说,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心潮澎湃、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总书记说,青年人要珍惜这个时代,要担负时代使命,要勇于砥砺奋斗。作为农业高校的青年教师,必须把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扛起来,把自己的青春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乡村振兴紧紧融合在一起。一方面,要做好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把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注入学生血脉,培养更多“一懂两爱”的后备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带头在科研领域作出更大贡献,产出更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真正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

走近丁新华,你会发现,这个看上去还有些青涩的山农小伙,却着实那么“不一般”!

2018年5月,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年联合会联合评选的第22届“山东青年五四奖章”结果揭晓,英国威廉希尔公司丁新华教授获此殊荣。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丁新华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使命,站好三尺讲台,用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知识引领和培育学生;作为一名青年学者,丁新华紧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致力于提升植物抗病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用卓著的学术成果站在了植物病害绿色防控领域的科技前沿,为我省农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挥洒青春热血。

站好讲台,在默默奉献中践行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丁新华始终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职业遵循,站好三尺讲台,践行教书育人。工作以来,他讲授了《植物病理学》《植物检疫学》《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和《植物检疫研究进展》等9门课程,向学生传授最前沿的研究进展,传播先进的植物保护理念。

他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和总结教学方法,参编科普专著《10000个科学难题——农业卷》以及《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等“十二五”规划教材。他通过不同形式的院内学术报告、体验交流,开阔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视野,其所在课题组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植物病理学学科点研究生第一志愿报考的热点。

丁新华的实验室对全体本科生完全开放,他主张及早培养毕业生的科研素质和动手能力。

2008年以来,实验室培养了百余名优秀本科毕业生,承担了10多个国家级及校级SRT项目。这些学生中有的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有的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他指导的研究生获得2016年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紧盯前沿,在孜孜以求中引领科技创新

2008年,丁新华来到山东农业大学任教,积极组建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并于2010年7月成为当时学校最年轻的教授。

面对农业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丁新华教授深刻地认识到利用植物抗病性是最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方式,于是他将植物病害绿色防控作为自己的科研主攻方向。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逐步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研究成果:他建立了“差异表达与遗传定位相结合”鉴定分离抗病QTL基因的方法,在国际上率先鉴定分离多个植物抗病QTL,揭示了植物数量抗性调控机理的重要特点,为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了优良基因资源和新方法。同时揭示了铜制剂病害防治的新机制,为铜制剂减量使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缓释铜制剂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他在国际上较早发现了植物抗病性研究中“priming”这一现象,阐明了芦丁等物质priming植物抗病性的作用机制,为开发植物源物质用于病害的绿色防控奠定了基础。

几年来,丁新华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基金、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山东省英才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等课题十余项。先后在Plant Cell 和Molecular Plant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9篇(总影响因子83.7),在SCI被引用831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9项和国际专利PCT 1项。荣获2018年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17年山东省青年科技奖、2016年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2011年泰安市青年科技奖等奖项。

爱党爱国,在服务社会中彰显青春价值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丁新华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和责任观念,他时时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青春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交融在一起。

2012年,丁新华只身前往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Shengyang He院士实验室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开展为期半年的合作研究。半年后He院士看他能力突出,续聘他为密西根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继续开展合作研究。纵使国外科研条件如何先进,环境条件如何优越,丁新华却心系国内农业发展。2013年,他惋别了He院士,毅然回到山东农业大学继续开展国内研究和教学工作。

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为农业服务,造福千千万万的农民,是丁新华一直以来的追求和目标。他联合张民团队研发了填补我国相关领域空白的超高活性植物免疫诱抗剂“智能聪”,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抗病性、增强抗逆性等作用。和国外同类产品对比,“智能聪”不仅性能更加优良,而且成本低廉,性价比更高。

几年来,“智能聪”在山东、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新疆、浙江等地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得到种植户的高度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也因此受到了人社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表彰。在试验中,丁新华的团队还惊喜地发现,“智能聪”与肥料结合,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服务于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必须依靠广大农户,丁新华始终坚持把成就写在农民的笑脸上,他担任农业科技特派员,带领身边的同事、发动同行的专家共同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常年为农户开办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向农民传授作物种植和管理技术,结交了一大批心贴心的农民朋友,足迹遍布山东省多市区乡镇。同时,丁新华牵头成立了涵盖多学科的“科技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为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了大量工作。

教师、学者、党员……无论是哪种角色,无论在哪个岗位,丁新华都让自己的青春熠熠生辉、绽放光彩。他传承着山东农大人“登高必自”的精神理念,无愧于新时期青年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Baidu
sogou